相信這些問題是大家最關心的。近段時間,幾個建筑大省、強省率先公布了《建筑業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》。作為國內建筑業“三巨頭”,他們的《規劃》自然是最具代表性的,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整個行業未來的方向。
江蘇、浙江、廣東3個建筑業大省都已經明確,將大力扶持綜合資質、甲級資質總承包企業做大做強,扶持一批龍頭或大型骨干企業。
1)為什么扶持這些企業?很簡單,從行政管理角度,大企業能創造更多GDP、建筑業產值,能帶動更多就業崗位,上繳更多稅收。(退一萬步講,如果遇到不可抗力沖擊,最優先保的一定是大企業!資質等級高的企業。
目前全國有近7000家特、一級資質企業,既然各地大力扶持,估計后面可能會有一個資質升級熱潮。特別是未來的行業門檻降低,因此乙級資質企業可能會更多,導致投標競爭更激烈。這樣一來,如何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呢?
因此,建議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考慮升一級、特級資質,或者增項一些資質,橫向拓展業務范圍,由單一型向綜合型發展。
截至2020年底,全國有施工活動的建企11.6萬家,達到近十年最高點。而到2021年6月底,建企數量為11.5萬家,建筑業從業人數也減少到了4172萬人。
再來看地方各省,在廣東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等地的“十四五規劃”中提到,推動建企主營業務向以下領域轉型:
2)5G基站、特高壓、新能源汽車充電樁、大數據中心、人工智能、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。
可以說,未來幾年不是要不要轉型的問題,而是有沒有機會、能力參與的問題。希望大家早做準備,提前應對即將到來的巨變!
2、鼓勵企業參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,積極融入包括5G基站、特高壓、城際高速鐵路、新能源汽車充電樁、大數據中心、人工智能、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;
3、大力推廣物聯網、大數據、建筑信息模型(BIM)等先進技術在新型建筑工業化中的應用,推動生產裝備、施工設備智能化升級,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。
1、加快企業轉型升級,提升核心競爭力,將總承包企業“做大做強”,形成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企業集團。
3、引導中小型工程勘察設計企業、中小施工承包企業向具有較強專業技術優勢和特色的專業設計、專項施工發展,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。
6、引導和推動省內外知名大企業集團與我省優勢建筑業企業強強聯合,形成優勢互補。通過戰略合作打造行業龍頭,促使產業整合、協同發展。
1、實施本省建筑業企業培育計劃,制定重點扶持骨干建筑業企業名錄,在資質升級、科技創新等方面給予支持。
2、推動企業結構優化調整,引導一批產值過百億的建筑業企業發展成為具有“鏈主”地位的工程總承包企業;
3、引導一批裝飾裝修、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、建筑幕墻施工等類型的專業企業發展成為具有“撒手锏”技術或產品、“專精特新”的專業承包企業或專業化企業。
4、引導和鼓勵建筑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、股權置換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,整合優勢資源,快速成長為龍頭或大型骨干企業。
6、鼓勵我省建筑業企業與央企合作,參與我省橋梁隧道、地下綜合管廊、港口航道、高速公路、水利工程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。
1、推進大型建筑業企業和中小型建筑業企業、上下游企業加強產業協同,形成產業鏈、供應鏈、價值鏈良性協作機制,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。
2、支持房屋建筑、市政基礎設施、交通、水利等領域的骨干企業向建筑工業化轉型, 提升工程總承包能力。
3、支持具有產業優勢的鋼結構、裝飾、智能、幕墻等專業承包企業向專業化轉型,走“專精特新”道路。
4、引導企業通過業務拓展、專業轉型以及并購、重組等方式,積極轉向基礎設施、綠色環保等國家重點投資領域。
1、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。加快推行以機械化為基礎,裝配式建造和裝修為主要形式,數字化、信息化手段為支撐的新型建筑工業化。
2、積極推行智能建造。探索建立涵蓋科研、設計、生產加工、施工裝配、運營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。
3、積極推進工程總承包,積極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。支持專項咨詢企業通過聯合經營、并購重組等方式向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轉型,加快培育一批涵蓋房建市政、交通、水利等全領域以及投資決策、建設實施、運營維護等全階段的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。
、 引導設計、施工企業參與工程總承包方式的工程項目建設,培育集設計、施工、采購為一體的工程總承包企業。
、 支持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,鼓勵企業強強聯合參與,強化設計施工融合能力,積極參與新基建基礎設施工程和新型城鎮化、中心城市、城市群建設。
、 支持設計、監理、造價、招標代理、項目管理、投資決策等企業采取聯合經營、并購重組等方式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。